第130章……
天还没亮,贡院门前已经围满了人。提着考篮的考生等着入场,巡逻的护卫来回提醒:“别乱跑,不许夹带,一经查实,当照着舞弊处置!”
京城的早春,比江州府冬日还要寒冷。地上结了薄冰,踩在上面喀嚓响。等了没一会,寒意就从脚底心往上爬,连着双腿都快失去知觉。
宁毓承挎着考篮,跺着脚取暖。在他身后的赵春盛,跟着嘀咕抱怨:“好冷啊,一天坐下来,人都得冻僵了。”
贡院已经上百年,砖木房四面漏风。屋顶又高,里面还不许点炭盆。
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”,世人都以能吃苦为夸赞,读书人当不例外。
宁毓承从不相信这些鬼话,除去自我麻痹,以及麻痹他人,毫无用处。
否则,庙宇的香火,就不会那般鼎盛。
穷人求来世富贵荣华,权贵求来世继续富贵荣华。
宁悟明道:“户部没钱,工部拿不到钱,不愿意去修。礼部一来一去嫌麻烦,只要不倒塌,将就着用便是。”
考生当然不会有疑义,大家一起吃苦,反正只三天,穿着裘袍撑一撑,待三天过去,就能走上仕途,成为人上人。
宁毓承脚上穿了三双细布袜,外面套着鹿皮长靴。考试时不许穿大氅,便在外袍里面套着皮裘夹衫。
穿得厚,宁毓承感到浑身被绷住,抬腿时,连腿都不好弯。
赵春盛也穿得厚,他本来就胖,足似一个大圆桶,跺着脚时,地都要晃三晃。
在他身后的宁毓润笑骂道:“赵春盛,你小子别将地踩塌了。”
赵春盛长大之后很注重容貌,听到宁毓润嘲笑他胖,耷拉下脸有些不悦。他朝前走了两步,靠近宁毓承,离宁毓润远了些,方回头还击道:“你难道又比我瘦了,呸!”
“总比你瘦,赵胖子。”宁毓润笑嘻嘻,冲着赵春盛挤眉弄眼。
两人你来我往,倒冲散了些考试的紧张。
终于到了宁毓承,他挎着考篮走上前,按照护卫的指定,在核验官吏的案桌前站定。
春闱核验与秋闱差不多,前朝有段时日需要脱衣查有无夹带,读书人认为“有失取士之体”,不再脱衣检查,增加了巡视的兵将。
平时在明明堂考试时,也经常按照春闱考试的规矩来入场,进行考试。
明明堂出来的考生,熟知什么能带,什么不能带进考场,对核验这一关,早已驾轻就熟。
核验的官吏对过宁毓承的录名,翻动检查过考篮,给他一个号,便让他进去了。
贡院考场内,寻到号的考生已经坐好。宁毓承的号在靠讲台右前方,他上前放下考篮,不动声色四下打量,大约估计了下。
整个贡院,约莫有上百个兵将巡逻,气氛森严。
考试在辰时中准时开始,下午申时中结束。考生迟到不得进场,考试答完考卷,可提前交卷离场。
天一点点亮起来,考场逐渐坐满,考官走了进来。
考官在考试前保密,为了避嫌,被指定春闱的官员一般在差使派下来时,就开始闭门谢客。
此举好比是掩耳盗铃,朝廷又有了应对措施,便是考卷不但糊名,还采取誊抄制度。誊抄后,阅卷的官员认不出笔迹,便能杜绝舞弊。
除此之外,考试结束后,贡院便会关门,所有阅卷的官员被关在里面,直到阅卷结束。
官员当然不会被关在考场,他们在贡院另外的屋子中,有歇息的地方,还有仆人将他们伺候得舒适妥帖。
今年的主考官是门下省金侍郎,与宁悟明一样,他也位同副相。金侍郎学识丰富,以一手行楷闻名天下。
宣读考试规定之后,考试正式开始。
与秋闱相同,第一天考帖经,春闱比秋闱多考十帖。
拿到考卷,宁毓承先看题目,顺便磨墨。清水放久了,已经开始结冰,不好磨开。墨汁对写字重要,宁毓承先放弃看题目,专心致志磨墨。
待磨好墨之后,宁毓承飞快捡着十拿九稳的题目回答。要是他不赶快些,墨汁又会被冻住。
写字时手臂动起来尙好,就是自腿下开始发寒。宁毓承在桌底下左右张合着腿,再抬脚,让腿脚血液流动起来。
时辰一点点过去,考场的动静越来越大。有人擤着鼻涕,也有人吸鼻子。
金侍郎与一众考官,兵将们来回走动。毕竟天气着实太冷,只要考生不曾有作弊的迹象,他们皆置之不理。
起初宁毓承还能坚持住,到了午间气温升高,由于坐着不动太久,并没有感到好过些,反而越来越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