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堤坝、水库里积蓄的黄淮水喷涌出来、流入水道后,大量泥沙都被冲进了大海。
河道的淤堵被清理干净了。
看着“海不浚而辟,河不挑而深”的绝佳效果,贾璋只觉心满意足。
地方官员们看到清澈许多的黄淮河道,纷纷递折子说什么“圣人出、黄河清”,狂拍绍治帝的马屁。
不过,对绍治帝来说,喜人的成果,可比不痛不痒的恭维话强多了。
当然,贾爱卿的恭维话,绍治帝还是喜欢听的。
因为贾璋的治河工程,在未来的几年内,黄河流域都没发生过太大的水患与洪灾。
只是,现在根本没有人知道束水冲沙法会有这么大的用处。
此时此刻,他们正在庆祝的事情不是这个,而是治河工程结束后黄淮清淤的好结果。
第224章后续封赏实学领袖,贾琏归京贾母辞世
在两三年后,贾璋治理黄淮的成效才彻底显现于世。
因为贾璋修建遥堤、闸坝、堰口,束水冲沙入海的举措,黄淮河水自然就安流了。
黄淮河水安流了,沿岸百姓自然不用蒙受洪灾的的威胁,民生自然也就富足了。
这些常年因暴雨引发洪灾、乃至化作汪洋泽国的地方,连续几年间都没有发生重大水患,全都是贾璋主推的治河工程的功劳。
收到地方的奏报后,绍治帝很高兴。
他在朝会上赞赏贾璋道:“自上古起,黄淮既能哺育华夏,亦能祸患中原。”
“自大禹起,千百年来,治河之人不绝如缕。但众人当中,唯茂行堪与大禹比肩。”
“以堤束水,以水刷沙,借淮刷黄,此乃治河之真理也。工部上下,当将此治河法汇编成册,传之后世,以为金科定典也。”
在贾璋出列谢恩后,绍治帝赐了贾璋蟒袍金花与翠瓶玉带。
除此之外,黛玉、贾母等亲人长辈亦有丰厚赏赐赐下,绍治帝还封赏贾璋的独生女儿贾葵为静安乡君。
所谓封妻荫子,莫过如是。
朝中之人见此情景,又有谁不羡慕贾璋呢?
而在实学派内部,叶士高这个师父也在争取利益。
在实学派每年都要举行的清谈会上,叶士高在辩论后突然发难:“事功兴发之时,常常为人所讥。唯有三五年后,功效显现,才能彰显兴发事功者的苦心。”
“茂行初言河政与束水冲沙法时,在座诸公中,也有人反对他,说他太过激进、冲动的。”
“但现在,茂行做出了这样的成绩,其功之巨堪比李冰!此时此刻,尔等还有什么想说的吗?”
叶士高这样说话,不是为了炫耀徒弟,更不是为了给贾璋出气。
这些想法太幼稚了。
或许,三四十岁的叶士高八成会有这些想法,会去做这些事情。
但五十多岁的叶士高绝不会做这种事。
所以,叶士高说这些话,主要还是想借着贾璋治河立功的大势,拔高贾璋在实学派内部的地位。
虽说,即便没有治河之事,他徒弟也是实学派的青年翘楚,更是实学派大儒们寄予厚望的年轻学儒。
可若能自己当家做主,谁又愿意做那劳什子的青年翘楚、未来希望?
直接当实学一派的代言人,掌握话语权与释经权,岂不比什么被大儒们寄予厚望年轻学儒强得多?
叶士高当然希望自己徒弟现在就能上位。
实学派内部的学者们全都感受到了叶士高的来势汹汹。
但当他们看向坐在上首的杨宗祯时,杨宗祯垂下眼皮,阖上了自己眼睛。
他好像睡着了。
但所有人都知道,杨宗祯只是在装睡。
杨门与实学派是有重合的地方,杨宗祯本人同样是实学派内部举足轻重的领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