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35章
有些东西本就是朱雄英自己的产业,所以价格很低,赚的钱自然也就多了。
但类似于茶叶等东西,除了成本费以外,还要加上运输费等,卖的价格也就高了。
商会的货物除了要运输至东南半岛以外,还要运往徐福省与高丽。
自从徐福省与高丽成为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后,商业往来也就更加密切了,每个月都会有船满载货物,浩浩荡荡的奔赴徐福省与高丽。
整个京师较之以前更加繁忙了,商业的兴盛带来的是国库收入的增高,比之商业税未改革以前好的不是一星半点。
许久以前国库亏损严重,地方发生什么灾害压根就没钱救济。
而如今国库的钱多的装不下了,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花钱,比如最近朱标就提议改革卫所制度。
卫所是洪武大帝与群臣商议许久以后创建的,是大明军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。
这种制度是模仿北魏隋唐的府兵制,又吸收元朝军制的某些内容而形成的,属于自给自足的军屯类型。
每个卫所士兵会得到朝廷分发15亩良田以维持生活,后来长江中游一些惨遭战火洗劫的地区被辟为军屯区,每个军士受田50亩,给耕牛农具,并免其田租徭役。
这种制度,使大明各地卫所士兵,每年都能生产约3亿公斤粮食,足以供养100万军队,从而使朝廷无须从国库按月拨发粮饷,便能维持一支庞大的边防力量。
卫所军士皆由身份永远不变的世袭军户充任。卫所军官也世袭其职。
这样,卫所制度一方面表现出朝廷有决定其臣民之身份的权力,同时也展示出封建化的巨大潜力。
世袭的军士会因其身份相同而形成牢固的个人联系,因此必须尽力防止将领与军士的关系过于紧密,并对整个军队组织加以严密的行政控制。
各卫之事务由三司分掌:都指挥使掌兵,此外有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。
所有军户的户籍皆由五军都督府管理,军队调动权则在兵部文职大臣手中。
当卫所军队被征调作战时,其军士便脱离了卫所军官,由都督府指定的总兵官统领,而总兵官则向通常由朝廷大臣出任的统帅负责。
朱标之所以想要改革卫所制度,究其原因还是觉得如今朝廷四处征战,而且要镇守在打下来的地方,这样就导致大部分卫所人员稀少,良田纷纷荒芜下来。
“父皇,经过儿臣与内阁,兵部,户部,五军都护府调查和研究,目前咱们大明镇守在徐福省,高丽,吕宋,渤泥,爪哇,苏门答腊,占城,暹罗等十六七个布政使司的将士,亦有超过三十余万人。”
“这三十万人还不算从以上这些国家征召的一部分将士,比如徐福省咱们征召了当地兵勇五万余,高丽征召兵勇三万余,吕宋,渤泥等累计招募了当地将近十五万余兵勇,这些人加入卫所都是要吃喝拉撒的,而这些钱靠着他们种地自给自足估摸着远远不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