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,就是康熙比较优待信任八旗官员,对于汉官有歧视,年纪越大,这种歧视就越发明显,现在“重满轻汉”的兆头也越发的明显。
佟安宁想说,如果这样的话,迟早要被轻怠的那个“孩子”给掀了。
下了船后,佟安宁跟随康熙沿着铺好的御道往前走,就看到前方人山人海,彩旗飘扬,足有数万人,道路两边都是跪伏的人群,士绅老叟带头举着香在路边行礼。
前面的山东官员配合地歌功颂德。
……山东连年灾旱,承蒙皇上截留漕运、分疆散赈……
……耗费内帑数百万银两,遣派四五百名官员前往山东各州县赈灾……
……免除山东全境的地丁钱粮,让山东境内亿万百姓民生得以复苏……
……山东百姓对圣上无不感激涕零,所以自发趁着御船过境时,前来瞻仰天颜……
……
在这种氛围下,就是即使康熙这样的帝王也维持不了镇定,面上虽然很平静的微笑,但是通过眼睛,能看出里面闪烁的激动和兴奋。
佟安宁目光越过康熙远眺,可惜她个子有限,除了两旁黑压压的人头,看不到其他人,而且靠近路边的百姓,肯定都是衣着整洁的。
看来只能等到过两天,去一些下面的州县才能知道民生恢复如何了。
竖日,康熙做了一些伪装,去了下面的州县探访。
回来时,一行人的脸色并不好,胤祚告诉佟安宁,下面的州县百姓大多都是面黄肌瘦,衣不蔽体,显然这两年的养民政策并没有取的效果。
虽然康熙知道这些官员歌功颂德的内容肯定会打折扣,可是没想到连一半都没有。
佟安宁:……
其实她早就有心理准备,没有多少期待,也就没有多少失望了。
康熙叹息道:“八旗养民方法不太可取啊!”
“?”佟安宁歪头,一头问号。
难道康熙觉得那个所谓的“八旗养民”方法很管用吗?
康熙见她这副样子,嘴角微抽,“你这是什么表情?”让他觉得有些不自在。
佟安宁:“不懂啊!皇上,您真心以为八旗养民可以吗?”
一开始,她以为八旗赎罪者捐给灾区的钱是自掏腰包,后来她才知道,很多就是从户部借支的,至于能不能还,要看对方的良心和户部的魄力了。
而且即使这样,康熙事后还对参与遣官赈济的官员加以奖励。
今年的时候,康熙还免除了参与“养民”的八旗各佐领的新旧债务。
这种溺爱之下,让佟安宁看的颇为无语。
感觉康熙想出这法子,就是为了锻炼八旗子弟,顺便赈济一部分灾民,在她看来,不仅运行成本高,而且没有多大用处,尤其还给了那群参与养民的八旗官员镀“金身”。
要知道那群人能被派下来,并不是其多优异,而是因为犯过错。
康熙:“朕刚才不是说了吗?不可取。”
佟安宁:“只求您以后别这样干了,朝廷出钱让八旗公子哥赚名声,赚功绩,您这个八旗‘皇阿玛’当得十分尽责,但是您知不知道什么叫纵子如杀子,八旗素有骄纵之风,若是长久以往下去,您觉得未来是是什么后果?”
康熙:“……所以,皇贵妃觉得朕怎么做呢?”
佟安宁语重心长道:“皇上,您这么大的年纪了,要转变一下思路,被整日想着重满轻汉了,学着一碗水端平,八旗也就会努力了。”
康熙:……
他看向一旁的胤祚和二阿哥,“你们觉得如何?”
胤祚:“额娘说的对!”
二阿哥:“皇阿玛,灾年时,饥民无穷,养济之人有限,不能解决事情,反而徒增成本。”
“可若是地方官员官官相互,将赈济的钱粮挪用贪污,朕在京城,又如何知道这些,朕用这种方法,不就是难以信任地方官员吗?若是他们有用,也不会由朕收拾烂摊子了。”康熙背着手,注视面前的两个儿子。
胤祚:“八旗养民之法不可取,地方官员无用就要追究当初举荐、任命他的人,百姓受灾,一是天灾,二是人心歹毒,前者不可控,后者,若是皇阿玛今后施行不再那么仁厚,可能朝廷官员会有所忌惮。”
康熙: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