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中,春雨如丝,繁花摇落,一封封战报如雪花般飞入京畿。
宋撄宁一一看过,眉头紧锁。
“谢翼既然伤重,就先送他回京医治,免得拖延了伤情,王寒英那边。。。。。。”她定睛一瞧,“发现叛军踪迹,推测约五万大军,而其背靠河西,优势极大,难以捉摸。”
独孤炽比她想象中还难对付。
黔中行省有兵五万,而河西境内兵马数目不明,加上突厥的帮助,很是棘手。
而王寒英只带了数千人马,本意上寻找独孤炽的踪迹,却不料战事一触即发,准备不足,只能暂退巫州。
霍充奉命自临近的山南调兵,前去支援。
五月中,独孤炽抵达黔中,使得麾下士气大振,王寒英与霍充与其周旋许久,幸而后备粮草充足,勉强抵抗。
六月,阿史那莫明的精锐铁骑亦前来会合,王寒英无奈传信,请求支援。
宋撄宁接到这个消息时,正在窗前,看着那株紫薇枝头的花苞,崔望熙坐在一旁给她煮茶。
符染端详着她的神色,心中焦急。
“圣人,您不会是要。。。。。。”
“怎么了?前线不利吗?”崔望熙捏着一柄长勺,面前水气腾腾,茶香幽幽,手边摆着一罐晾干的白梅。
她默了默,终是点点头,“情况不好。”
书房陷入沉寂,只闻茶水翻滚的闷响,衔墨奴抱着尾巴躺在一块阳光里小憩。
“撄宁。”崔望熙出了声,直直地凝着她,满满一罐白梅被失手打翻,“。。。。。。那里危险。”
宋撄宁朝他微微一笑,对符染吩咐,“去宣政殿。”
众人被召来时,方才意识到情况之严峻,附耳交谈几句,看到座上帝王正写着什么旨意,心生疑惑。
“各位爱卿应该都看到消息了吧?”宋撄宁抽空停笔问道,“敌军准备充足,来势汹汹,更有突厥作其后援,逼得我们节节败退。”
“圣人的意思是。。。。。。”
她将旨意递给一旁的宫人,“命霍昇镇守陇右,务必确保京畿的防线牢不可破。”
“冯遇恩镇守山南,这两条线,是独孤炽入京的关键,绝不能出差错。”
几个熟悉她的臣子已倍感不安:“圣人不可。。。。。。”
“还有,给安国侯与淮阴大长公主传信,若有意外,请速速来大明宫主持局面。”
圣诏一份份传出,宋撄宁望向满殿臣属,心中百感交集。
敌方首领在沙场随之作战,使得他们亢奋不已,加上地形险要优势在握,纵使王寒英经验丰富,骁勇善战,也是难办。
“圣人三思啊,您是九五之尊,岂能、岂能——”
宋撄宁取出沉重的皇帝信玺,在明黄的绢帛上按好,鲜红的印痕触目惊心。
“京畿内一切事务,皆由崔相与傅相处置,朕以尚方宝剑相交,往后若有异议,此物如朕亲临。”
傅善平忙道:“臣遵旨,不负陛下信任,定当守好大邺,不叫陛下为此忧心。”
“崔相呢?”她淡淡望着他,眸中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。
崔望熙紧紧抿着嘴,无声抗议着,袖中的手死死攥住。
最终,在众臣的目光里,却是低下头,嗓音有些沙哑颤抖:“臣。。。。。。遵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