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先他作为廪生?,也有五十?亩田地的免税名额,其中自己家用了十?八亩,阮二叔家用了二十?四亩,其余八亩便给村长家了,都没收银子,不过?阮二叔和村长每年都会送些粮食给他。
现在新得的这一百二十?亩免税名额,阮家自家是用不着了,倒可以帮村里人?免田税,换些钱粮来?补贴家用。
这两年阮意绵夫夫前?前?后后给了他二百两银子,如今还剩了大?半,加上官府赏的十?五两,无论是赴京赶考,还是给林秋筹备聘礼都够了。
他和阮意绵感情好,又想着以后多的是机会回报,这会儿花人?家的银子也是心安理得的,没多不好意思。
林秋却?还是担心他手头紧,禁不住诱惑,又将自己的家底同他交待了一番,让他缺银子只管找自己拿。
这下阮意文是真不好意思了。
*
吃完阮意文的举人?宴后,村里人?茶余饭后的话题都绕不开他中举的事儿了,大?家的心态都有了些变化。
原先觉得卢彩梅和阮德贤两口子砸锅卖铁供儿子念书是犯傻的人?,都悔不当初,还忍不住幻想,若是他们家孩子当年同阮意文一样去县学念了书,如今是不是也考上举人?了。
便是考不中举人?,能中个秀才,也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啊!
因为此?事,村里有好些人?都动了送儿子、孙子去念书的心思。
但笔墨纸砚,样样昂贵还不说,读书人?一旦走上科举路后,少则几年,多则是十?几年,都是没有回报的,甚至有的人?耗尽半生?,也考不上功名。
这样的负担,对?于村户人?家来?说,实在有些沉重了。若是能有个便宜的学堂,能让孩子念几年试试就好了。
有几个机灵的,找到?了村长,提议让村里盖个村学,供娃儿们启蒙用。
村长又找到?阮意文、霍傲武和村里的几个族老,问了问他们的意见。
阮意文和霍傲武都觉得不错,建村学是好事,即便不能让村里多几个秀才、举人?,只有个启蒙作用,村里的孩子日?后出去讨生?活时,也会比那些大?字不识的人?容易一些。
有阮意文的例子在前?头,那些族老也很认同此?事。
他们定下主意后,村长便号召村里人?出钱出力,为村学添砖加瓦。
阮意绵和霍傲武两夫夫都有钱,村长最先找到?的便是霍傲武。他也顾不得长辈的身份了,厚着脸皮暗示霍傲武出一份力。
霍傲武是没意见,可他们家是阮意绵管钱,他做不了主。
村长十?分无奈,又找上了阮意绵。
阮意绵倒也愿意捐银子,但他还有个条件——村学不能只收男娃,哥儿姐儿都得收。
村长听完他的要求,犹豫了一会儿,掂量着语气道:“绵哥儿,五爷爷同你说真心话,咱绝对?没有看不起你们这些哥儿姐儿的意思,只是觉得没这个必要。男人?才能参加科举,哥儿姐儿念了书也没用啊!”
阮意绵绷着小?脸,心里很不认同:“村学只做启蒙用,便不该用参加科举,作为入学的门槛。五爷爷您也知道,念书不光能考科举,还能知事明?理,增长见识,女娃儿和小?哥儿也很需要念书。”
村长面露难色:“咱们村子的条件摆在这里,村学请不起几个夫子,每一个念书的名额都很珍贵,若要还要分给哥儿姐儿,那能念书的男娃儿就更少了,你们说是不是?”
阮意绵摇了摇头:“条件有限,那便让他们学上十?天半月后比一比,谁学得好谁继续念,这样才公平。”
阮意绵不依不饶,村长想拉霍傲武帮忙说话,给霍傲武使?了好几个眼神。
可霍傲武那双眼睛像长在他夫郎身上了似的,根本不往村长那边看,村长十?分无奈,还得自己来?。
“可,可让男娃儿念书,若能考出个名堂来?,对?咱们村子贡献更大?啊!”村长皱着眉道。
阮意绵看了他一眼,轻声细语道:“若是这些男娃儿比不过?女娃儿和小?哥儿,不能靠自己的本事争取到?留下来?念书的资格,那以后科举也没什么希望。能考出名堂的娃儿不会被旁人?比下去,自然能留在村学念书。”
“而?且咱们村子里的妇人?夫郎、哥儿姐儿,如今有不少人?挣得比汉子还多,五爷爷您觉得她们对?村子没贡献吗?即便她们没出来?挣钱,只在家里干活,但生?儿育女、打理家事,不也是一种贡献吗?若能读书识字,她们也许能将孩子教育得更好呢!”
这小?哥儿说话慢吞吞的,语气也软和,可态度十?分坚决,村长还真有些被他说动了。
“成吧,你说的是有些道理,不过?这事我一人?说了不算,还得同族老们商量。”
村长心力交瘁,又看了阮意绵一眼,小?心翼翼地试探道:“若是他们不同意,那这银子,你是捐还是不捐?”
“自然是不捐了。”阮意绵脆声道。
“哎,那我再劝劝他们吧。”村长叹了口气,离开了霍家。
他走后,阮意绵还有些不高兴,耷拉着小?脸,小?声念叨:“让我这个哥儿捐银子,却?不让村里的哥儿姐儿念书,这是什么道理?”
霍傲武失笑,抱着他哄道:“他们应当会同意。”